澳洲门户网 首页 热点资讯 查看内容

中国农业无人机:最接地气的“黑科技”能飞多远?

2022-11-1 13:29| 发布者: 摄影数码| 查看: 1789| 评论: 0

文章来源:环球无人机


有人说,农业无人机是新农人的种田利器,是最接地气的“黑科技”;有人说,农业无人机是社会化服务的绝佳入口,是打开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的一把金钥匙。


二月从河南开始,一路向北到河北、山东给小麦打药,六七月回到辽宁主攻榛子园,八月转战新疆棉花田,之后再奔赴南方果园,这是辽宁小伙儿陈松一年的跨区作业路线图。


从以前揣着镰刀走天下的麦客,到驾着收割机驰骋四方的农机手,如今,跨区作业的大军中又多了一个新群体——飞手,他们的装备则是在空中作业的无人机。



在南方经济作物上,无人机作业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近年来,在庞大市场需求推动下,为解决打药痛点而生的植保无人机在我国得以快速发展。全国农技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只有约4000架,到2021年仅病虫害专业防治服务组织的植保无人机就已超12万架,作业面积突破10.7亿亩次,有超过20万名飞手活跃在田间地头。


随着应用场景的拓展,植保无人机的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打药,业内对其的称谓也被“农业无人机”所取代。有人说,农业无人机是新农人的种田利器,是最接地气的“黑科技”;有人说,农业无人机是社会化服务的绝佳入口,是打开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的一把金钥匙。同时,“千亿级的市场蓝海”“炫酷高薪的新职业”等评价屡被提及,这个行业被寄予厚望和无限的想象,诸多光环加身,但也一直不乏质疑声。


无人机的发展给农业带来哪些变革?实际应用效果如何?一线实践者又有哪些切身感受?记者试图从多维度勾勒出这一行业的真实面貌。


从新鲜事物到标配


无人机飞入万千农户家


“一开始都不相信,打药用这么点水量效果能好么。”2018年刚接触无人机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种植户成国林和大多数人一样心存疑虑。成国林种了600亩水稻,以前都是雇人打药,多的时候一天要雇七八个人,一人一天打30亩地,两三天才能打完一遍,每亩要用十几升药液量。而用植保无人机1小时就能作业100亩,一亩地药液量还不到1升。



文章来源:环球无人机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澳洲门户APP

© 澳洲门户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