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大运河,沟通南北,贯通古今,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在以水运为主的年代,大运河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润泽一方百姓。 如今,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开启新篇章。4月28日,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6月24日,大运河京冀段旅游航道实现互联互通……运河沿途省市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等统筹谋划,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新生机。 文化遗产传承千年记忆 古老的大运河蜿蜒曲折近320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 千百年来,运河沿线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存,2014年6月,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编制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十四五”实施方案》发布。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清代王维珍的诗句这样描绘运河北上情景。当时,随漕船上京的人在几十里外船上看到高高的燃灯塔顶后,就知道通州到了、京城已近。 文章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