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莫凡 宗媛媛 “双减”政策落地即将满一周年,这一年当中,家长和孩子松了一口气,教培机构却面临着转型的压力。考验之下,有的机构成功开拓了新的业务,有的老师顺利转变了新的身份,前景可期。但与此同时,也有少数教培机构离职人员企图重操旧业,拉拢人脉私下攒课,给教育生态带来不和谐因素。“双减”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业务转型 篮球成支点 开辟新赛道 “咱们来做一个运球游戏,大家跟着我拍球往前跑,我喊‘木头人’就停下,好吗?”周五下午四点半,精诚少儿篮球和平街校区的操场上,三十多个孩子正分成三个班级进行着篮球练习。其中两个班的孩子年龄只有六七岁,都是篮球的初学者,教练用游戏的方式带着他们熟悉球性。还有一个班的孩子稍大一点,显然已经有了一些篮球基础,教练则针对性地布置了技巧练习。 转型之后,篮球成为了精诚教育集团培训方面的主要业务 “双减”之前,精诚教育集团在培训方面的业务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学科培训。而在“双减”之后,业务重点转变为了以篮球为代表的体育培训。 7岁的牛牛是篮球班最早一批学员之一,目前已经跟班学习将近一年,家长张女士对孩子几个月来展现出的变化十分欣慰。“以前小区楼下有好多孩子玩篮球,我家孩子不会,都不敢跟人家玩。现在他也会了,能跟大伙玩到一块去了。” 张女士很早就有让牛牛练体育的想法,但在“双减”之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她还是选择给孩子先报英语课。如今英语课不上了,多出来的时间正好改报篮球。之所以会选择刚刚起步的精诚少儿篮球班,一是离家比较近,另外在前期考察时,张女士发现机构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师资也专业,感觉“比较靠谱”。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