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产业行 深圳海洋产业成发展“蓝海” 7月11日,碧海青天。 站在蛇口渔港附近的海斯比海洋科技产业园的楼顶,脚下的厂房内一艘高速艇正在做交付前的总测试;远处,波浪形状的蛇口邮轮母港通达四海;再远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第一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口——妈湾港一排排龙门吊阵形整齐……这是蓬勃发展的深圳海洋经济的一个瞬间定格。 回望刚刚过去的6月,深圳时间的刻度上多处标注着海洋经济。 6月6日,深圳《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中,将海洋产业集群列入了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6月8日,《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获批通过。6月17日,大鹏新区与南方科技大学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重点围绕筹建深圳海洋大学相关事宜展开深入合作。6月23日,深圳国际海事研究院揭牌…… 海斯比公司研发的高速艇。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十四五”期间,深圳海洋将打造全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海洋电子海洋装备等新兴产业高歌猛进 深圳,向海而生,发展海洋经济资源优势显著。 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唯一一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广东省唯一一个设立在市的海洋经济示范区。 6月28日,妈湾智慧港开港一周年。一年来,智慧港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年利润达1亿元。妈湾港实现了从传统码头到智慧码头的华丽转变、跨越发展。 妈湾港是深圳海洋经济正向内发力、求新求变的精彩缩影。从2015年到2020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从1873.2亿元增长到2596.4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等海洋传统产业稳中有进;以海洋工程和装备业、海洋电子信息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快步前行,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3%;产业空间载体春笋怒发: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坝光国际生物谷、深汕海洋智慧港等重点片区加快建设,形成以高新技术园区为基地、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态势。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