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电厂 记者 陆娜 编辑 高宇雷 正在院线上映的《隐入尘烟》是近三年唯一一部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电影在1%的排片中,豆瓣评分却从7.8分稳步升至8.4分,成为今年分数最高的院线片。 电影讲述了生活在西北农村一对边缘人的劳动与爱情。作为“传统农业1.0时代最后的遗民”,主人公贵英(海清饰)和老四(武仁林饰)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但在其持续、坚决、四季不灭的耕耘下,土地不仅长出了麦子、房子,也滋养了这两个原本被抛弃的干瘪生命。 《隐入尘烟》是导演李睿珺的第六部长片,也是他第四部登陆院线的作品。李睿珺的镜头一直聚焦在他的家乡甘肃花墙子村,村里的农民在他一次次的拍摄下也兼职当起了电影演员。影片中和海清演对手戏的武仁林是李睿珺的姨父,首映礼当天正是农忙时期,请到亲戚帮两天忙他才有空赶到现场。 正因为李睿珺一直在家乡创作,摄影机的记录和电影这一媒介的传播下,家乡的土地、方言和人群被更多人所看见。而电影中边缘人的被看见,与边缘的乡村生活被看见之间,似乎具有某种一致性。 一开始,村里人觉得“拍电影”这件事离自己很远,甚至会嘲笑李睿珺和其他参演的人,觉得只有明星才能占据那个银幕空间,但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演的电影后他们发现,“为什么我们的葱拍到电视里面就会变漂亮了呢?我们的方言也没那么难听了。” 此前普通的人和风景,在这个被注视的过程中,重新获得了尊严和体验。而随着外部世界的技术发展,人们的日常娱乐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从露天电影、电视再到短视频,乡村的人也拥有了记录生活的媒介和工具,开始在日常中练习影像表达。连通的世界变得更广阔的同时,公共聚集的空间和机会也在不断收缩。 李睿珺认为不同的生产方式塑造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生活习惯。因为贫穷和边缘,老四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但也使得他和土地之间没有中间介质的隔膜,才会同情这片土地上比他更弱小的麦子和驴。不直接参与劳作的人,则在向购买型人格的方向演变,慢慢淡化了对自然的情感。 文章来源:电厂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