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36氪 在群山之中,在道路两侧,错落的风力发电塔与高耸的输电线路塔,已经成为了公路自驾游爱好者眼中的风景线。然而,对于电力工作者而言,这些高耸的电力建筑却成为了他们的难题。 电力巡检,是一个许多人都感到陌生的工作。他们穿梭于山林、沼泽、戈壁乃至沙漠之中,用双腿走遍每一座输电线路塔。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电力巡检工,12年曾经170次穿越“死亡之海”,只为守护万家灯火。 以往,无人机电力巡检需要飞手携带设备一座座基塔巡飞,遇到线路复杂的还需要绕飞或者绕路,大大影响了巡检效率。专业级无人机的出现,给电网巡检带来了新的可能,这一趋势不仅出现在电力行业,以电力巡检场景为代表,工业无人机正迅速在多个应用领域发挥出惊人的价值,如农林环保、智慧城市、地理测绘等等,一个万亿级蓝海市场正在悄然而生。 数据表明,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14.5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657.3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31%。而预测数据指出,由于工业无人机的市场正在高速增长,到2024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993.4亿元增长至4157.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43.03%。 在这样一个垂直B端的专业行业,也诞生出不少行业内的佼佼者入局其中,如定位于专业级无人机领航者的普宙科技便是其中翘楚,然而起步晚、增长快、定制化高的行业需求也让参与其中的专业级无人机厂商们在快速拓展市场的同时面临着新的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属于专业无人机的时代已经到来。 专业级无人机风口已至? 二战之后,现代意义上的无人机开始出现,并迅速应用于军事场景。而进入21世纪,随着GPS、MEMS陀螺仪及电机、电传飞控等关键技术的突破,轻便、易上手、维护简单的四旋翼无人机在民用市场迅速普及,并成为了消费级无人机的代表产品。 与此同时,如农林、巡检、生态保护、智慧城市等专业场景对无人机的应用催生出了工业无人机这一巨大的市场。如今,工业无人机正处于疾速发展阶段。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273亿元,以25%的增长率计算,预计2026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1041亿元。 在如此巨大的工业无人机市场中,逐鹿市场的关键点不仅在制造出一台“好用”的飞机。 以工业无人机广泛应用的电力巡检领域为例,无人机需要近距离逼近输电线路塔,才能清晰地拍摄下线路塔的画面,并检测出是否存在相关故障。仅在这一场景中,无人机必须具备多项能力: 1. 飞得稳:无人机的飞控、续航水平及稳定性等基础能力必须达标 2. 看得清:无人机搭载的任务载荷,如相机云台需要更高的画质,且最好具备多维度的感知能力(如可见光、红外等) 3. AI能力:电力巡检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塔之间穿梭,需要具备一定的飞行规划能力,在避开障碍物的同时,规划出最优的飞行路线。此外,由于输电线路塔大多位于通信基础设施薄弱的野外,无人机最好搭载一定的算力,可以直接在端侧完成电力故障识别,以降低数据传输成本。 4. 业务适配能力:无人机厂商不仅要做出一台高质量的无人机,还要熟悉电力检修的具体场景,才能开发出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此外,厂商还要探索出最适合客户的无人机使用、运维模式,以降低用户的后续使用成本。 文章来源:36氪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