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来源:校招一点通 100+互联网求职资讯、 大厂笔面真题等你来领取! 作者 | 啡小沫 来源 | 啡小沫(ID:feixiaomo6) 一网友给我讲了件他们公司最近有趣的事情。 他们公司新上任的设计总监,加班加点亲自设计了一些很别致的字体,用在海报上。本以为既能突出公司文化,又创意爆棚,结果上线后,竟然让客服部的工作量激增。 因为,字体太抽象,用户看不懂,需要的功能不能一眼找到,于是天天打电话咨询。这位设计总监还不愿意修改,执意强调公司文化要从字体的细节开始贯彻,用户习惯得培养。 会上,老板直接把月薪近3万的设计总监,安排到了底薪3000块的客服职位上轮岗一周。 这轮岗安排得好! 很多公司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技术啊、设计啊、产品啊, 习惯了用专业人士的视角看问题,而离用户的真实需求越来越远。 当真应该定期去离用户最近的部门轮岗,销售部啊、客服部啊。去听听用户的心声、用户的抱怨,才不会被自己脑海中假想的客户迷了双眼。 刘润老师在他的课程中,也讲过一个有趣的案例。 他1999年去微软做工程师,公司也安排他去客服部接一周电话。他开始不理解这个安排,等他真去了,才发现了意料之外“新大陆”。 客户打电话问刘润老师,你们电脑上的茶杯托盘怎么合不上了?他回答他们不卖电脑啊,也没有茶杯托盘。沟通下来才发现,客户说的是光驱…… 1999年,马云刚刚辞职,凑了50万元创办阿里巴巴;马化腾的腾讯刚刚开发出“中国风味”的ICQ;我在读小学,我们进学校的电脑机房,还是要穿鞋套的。 那年,电脑真是个新鲜玩意儿。这么想,并非专业人士的客户,以为光驱是放茶杯的、以为微软是卖带茶杯托的电脑的,也是情理之中。 可倘若作为专业人士的刘润老师不去客服部轮岗,恐怕根本无法想象有如此光怪陆离的问题。 我们当年学习建筑设计、学习古城保护的时候,也是装了一脑子理论、一大堆名词,觉得自己特别专业。结果到设计院一实习就被打回原形。 比如,我们每天在闷头探讨城市的肌理、文脉的延续,但去调研被地块居民问的最多的是:啥时候拆?能赔多少? 比如,我们做一个综合体设计,拉方案草模的时候更多在关注体块的穿插关系、与周边环境的对话,甲方爸爸来了,站在身后指点:“我希望顶层这个地方,是钻石的形状。” 文章来源:校招一点通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