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科技怪蜀黍 2014年,人们在加州的公路上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汽车,该车迷你的车身上布满了摄像头和雷达,最令人吃惊的还是驾驶座上的人手里握着的不是方向盘,而是一台笔记本。这辆小车是谷歌旗下无人驾驶团队开发的原型车,在秘密研发了5年时间后,首次上路公测。 从1927年福特公司的T型车,拉开现代汽车产业大幕一百年后,“让汽车自己行驶”的无人驾驶技术。成为科技巨头和传统汽车厂商的关注焦点。 技术和产业思维总是相通的。 作为后起之秀,多旋翼无人机技术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快速发展,多家无人机公司将爱好者手中的“航模”,发展出横跨消费和行业两端,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市场。 新技术带来的变革总是很快,当无人驾驶技术开始重新引导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时,刚刚成熟的无人机产业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2018年7月5日,中飞艾维在北京举行了基于物联网的全自主无人机智能巡线系统,“龙巢”系统(Dronest)首秀。“龙巢”中孕育的不仅是团队自主研发的多旋翼无人机,同时蕴藏着将改变无人机发展路径的无人机行业的“自动驾驶”技术。 “龙巢”系统图 无人机空间站 7月首秀的“龙巢”系统,花费了中飞艾维团队4年时间进行研发。 在“龙巢”之前,中飞艾维已经有多年使用无人机进行电力系统巡线的历史,公司创始人曹飞有多年电力系统巡线经验,无人机电力巡线也是他最早引入行业成为标准的。即便无人机巡线相比传统方式效率已经提升数倍,但随着任务量的增多,需要更多的飞手参与,这让曹飞找到了改进方向——能不能让无人机实现自主执行飞行任务。 曹飞从常见的扫地机器人身上找到了答案:扫地机器人有充电底座,无人机也可以有充电桩。 “龙巢”外观结构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却藏着中飞艾维的无数黑科技。“龙巢”的底部配有无线充电系统,当和无人机底部的金属环接触时,即可对无人机进行充电。“龙巢”本身架设于高压电线塔上,可通过外接电源、感应和太阳能三种方式获得稳定电能,一举解决了无人机的续航问题。 文章来源:科技怪蜀黍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