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极目新闻 “圆梦计划”的大学生8年来用相机镜头记录了数以千计的爱情长跑故事。受访者供图制图:程璨 92岁的邹世怀与85岁的赵月娥夫妇,终于在去年夏天拍好了人生中第一张特殊的“婚纱照”。说它特殊,是因为妻子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实在无法穿下事先准备的婚纱。 “爷爷奶奶,笑一笑,3—2—1!”在湖南韶山湘韶村一户简朴的民居里,抗美援朝老兵邹世怀身着老式军装,佩戴着两枚三等功奖章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依偎在妻子赵月娥身旁。 这对相守70多年的夫妻,在临时搭建的红布背景前,露出残缺的牙齿,笑得格外灿烂,夫妻俩布满皱纹又难掩浮肿的手,始终紧紧地牵在一起。 镜头背后的“摄影师”、00后大学生陈家利很受触动,“爷爷奶奶的笑容打动了在场所有人,暮年爱情不应被遗忘。” 这支摄影小分队,来自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师生自发组织的“圆梦计划”公益实践团队,因为入选刚刚揭晓的“武汉楷模”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从2015年起,每年寒暑假,这个团队都会自带服装和摄影器材,前往农村、社区、敬老院,为老年夫妻补拍一套婚纱照,再将照片一一洗印、装裱,无偿赠予老人,开启了一场记录数以千计爱情长跑故事的接力赛。 定格不该被遗忘的岁月 85后青年教师余进文是“圆梦计划”的创始人。2010年余进文读大学时,爷爷去世了。老人去世后,家人四处翻找却找不到一张像样的照片。无奈之下,一家人只能把身份证上的照片“P”成遗像。 这成为余进文心底埋藏许久的遗憾。 2014年,成为一名大学辅导员的“小余老师”,带领学生申报志愿服务项目时,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为老年人免费拍一张“像样的照片”。 不少老人年轻时,由于条件所限,结婚时也没有机会好好拍个照。从黑白到彩色,从简朴到精致,时代进步了,他们的青春却一去不返。余进文想到,“一张照片或许留不住什么,但至少能定格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岁月。” 文章来源:极目新闻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