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门户网 首页 热点资讯 查看内容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 ...

2023-6-6 17:13| 发布者: 摄影数码| 查看: 1486| 评论: 0

文章来源:高考语文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为何会害怕无人机呢?学者托马斯认为,对无人机的恐惧源于其观看的不对称性


无人机具有高空视野,这种视野所带来的控制感并非观看者的幻觉,而是意味着一种切实的控制权力。高空视野通过观察、测量、控制将观察对象纳入己方视线之中,从而令权力的施展与扩张成为可能。换言之,谁掌控了无人机统摄性的全局视野,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无人机视觉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远程的遥在观看,一种去身体化的观看,这仰赖于飞行器与控制点之间的空间分离。比如在现代战争中,无人机的操作者只需安坐后方,而不必身赴前线。这也正是维利里奥的剧场暗室隐喻:肉身与肉身相搏凭着裸眼的视力与冷兵器而实施的古典战场相当于剧场,而借助虚拟界面实现灵活操纵的现代战争则犹如暗室。无人机驾驶员,只需动动手指便可将地球另一端的敌人瞬间消灭。主角操作的仿佛不是战争机器而是电玩游戏,轰炸的仿佛不是血肉之躯而是图形像素。


伴随无人机的隐身性而来的是道德上的不可靠。任何一个人——包括正义者——如果能够隐身,能够做任何事都不被看见从而不受惩罚,那么,他就不可能继续做正义的事,而是会无所不为乃至无恶不作。


无人机无所不察的同时却又确保自身的无迹可寻,犹如获得免疫力的同时令他人都变得脆弱不堪。福柯曾提到过一种全景敞视监狱——封闭、割裂的监视空间,但无人机拥有的却是追踪移动目标的机动能力,这也被鲍曼称为流动的监控。他认为,无人机监控并非垂直排列,而是分散、灵活和流动的,这令匿名与隐私消失殆尽。


对于野心勃勃的无人机而言,再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再没有什么禁止进入的区域。无人机往往不期而至,随时有可能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你没法预料无人机何时会降临在你家的窗台之上。这种游荡视点堪称鹰眼视觉。无人机不断搜寻区域,追踪目标,犹如掠食的鹰隼一般与藏匿者展开角逐。格雷瓜尔在《无人机理论》一书中建议将猎捕视作无人机的本性。无人机的机动性优势还在于它能够恢复地表的垂直性,实现一种纵深。它不仅可以居高临下、横向扫过,而且可以在林立的建筑群中自由穿行,择机切入复杂的地理环境,剖析审视其内部构造,犹如水银泻地一般任意流转,无孔不入,从而克服高空视野所带来的扁平化倾向,恢复地景的纵深感。


(摘编自施畅《空中之眼:无人机镜头的美学特征与视觉政治》)


材料二:


无人机强烈冲击公民隐私,但我国关于无人机管控的法律法规尚处起步阶段。相比于科技的急速发展,立法的速度和进程总是相对落后,面对一日千里的无人机技术,法律保护的内容亟待丰富。同时无人机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从2003年开始,民航局、空管委、工信部等多部门陆续发布管理文件,管理工作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各环节缺少有序承接,这造成了管理漏洞和监管软肋。


无人机的上帝视角特性决定了对隐私具有天然的侵袭性。无人机摄像头或传感装置收集的高清图像、视频、GPS坐标等会存储在硬盘上,或传输到指定的数据存储系统,这些系统缺少内置的安全保护,侵入系统便轻而易举。由于无人机依靠无线电设备和自备的程序进行工作,通过信号干扰、无线电劫持、黑客技术等可以轻取无人机的控制权,窃取数据及其衍生品。



文章来源:高考语文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澳洲门户APP

© 澳洲门户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