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 2024年开年以来,东盟六国和韩国金融市场呈现汇率相对较弱、股票市场整体表现较强的格局,特别是越南和韩国股市表现亮眼,上述特征应置于区域产业链重构的视角下理解。在区域产业链调整的背景下,各国有倾向压低自身汇率、提升出口竞争力,而投资者偏好调整使得东盟韩国整体和部分产业的股票投资吸引力上升。2024年第1季度,东盟六国和韩国整体处于景气区间,从月度PMI数据来看,东盟整体经济景气程度不断上升,不过这一上升主要由内需为主的国家印尼拉动,区内三个前沿经济体——新加坡、越南、韩国则有触顶回落态势,预示外需可能疲软,带来周期性下行可能性上升。总体来看,2024年,产业链调整带来金融市场的表现其内在逻辑可能贯穿全年,但在此过程中外需风险和资本市场过热风险有可能上升,由此带来的经济下行和金融稳定性下降值得关注。 2024年开年,东盟六国和韩国金融市场呈现汇率相对较弱、股票市场整体表现较强的格局。从汇率走势来看,所有货币在第1季度对美元均出现了贬值,一些国家出现超贬,对美元贬值幅度超过美元指数升值幅度。股票市场表现总体较强,越南和韩国股市强力上行,其他国家的股票指数也多有上行,总体相对于2023年表现更好。上述特征应置于区域产业链重构的逻辑框架下进行理解。在区域产业链调整的背景下,一方面,投资者偏好调整使得东盟韩国整体和部分产业的股票投资吸引力上升,带来国际资金调整及流入;另一方面,这种资本流入并未转变为货币升值动力,在产业链调整背景下,各国有倾向于锚定对美元相对竞争力的稳定,甚至各国有倾向进一步压低自身汇率、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动力。以下具体介绍东盟六国和韩国的金融市场情况。 区内货币本季对美元总体贬值。第1季度,美元指数升值3.1%,在此背景下,区内货币本季对美元总体贬值,值得关注的是,有些货币对美元出现超贬。本季度贬值幅度较大的货币是泰铢和韩元,两国货币贬值幅度分别为5.9%和3.6%,均超过美元指数的贬值幅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货币分别贬值了2.7%、2.4%和1.8%,新加坡和越南货币有较多管理,但也整体贬值,分别贬值了1.8%和0.6%。总体来看,2023年全年和2014年第1季度,东盟和韩国的货币整体呈现出较为弱势的状态。 区内股票市场整体走强。因人工智能(AI)的高增长预期的推动,第1季度全球股市涨幅显著,东盟主要股市市场综合指数同样呈上升态势。除此之外,东盟韩国地区股票市场的上行还受到投资者在价值链调整背景下的投资偏好调整。区内上涨幅度最大的是越南胡志明指数,第1季度上涨幅度是13.4%,超过MSCI全球股指上涨幅度的7.7%。其次是菲律宾马尼拉综合指数、马来西亚吉隆坡指数和韩国综合指数,分别上涨5.3%,5.3%和3.2%;新加坡海峡指数和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波动幅度较小,泰国SET指数下跌,但与去年全年相比下跌幅度较小。 国际资本、贸易顺差和国内房地产复苏推动越南股市稳步上涨。2024年第1季度,越南胡志明指数呈现稳步上涨态势,其中涨幅较大的主要是银行、制药、电信技术以及工业区地产等板块,这些板块在越南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越南股市的稳步上涨受国际资本流入、贸易顺差和房地产复苏三大因素的推动。一是第1季度越南新注册外商直接投资资金(FDI)达61.7亿美元,同比增长13.4%;投资主要流向电池、光电管、硅棒、零部件生产、电子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等。二是同期越南货物进出口总额178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出口增加17%;进口增长13.9%;贸易顺差达到80.8亿美元。进一步,2024年1月18日越南通过新《土地法》修订案,将为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扫清制度障碍;叠加国内信贷支持,越南房地产行业年内有望呈现供需两旺局面,这对越南整个经济和资本市场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韩国股市波动性较强。2023年11月以来,韩国股市呈现大涨-下跌后-大涨的N型态势。2023年11月至年底,韩国综合指数从2301.56波动上涨至2655.28,上涨幅度达到15.37%;2024年1月17日,韩国综合指数从年初2699.81下跌至2435.90,下跌幅度为8.79%,之后触底反弹至3月底的2746.63,上涨幅度为12.76%。政府政策带动两波股市上涨行情。韩国股市持续疲软,韩国政府开始出台措施改变这种状况。2023年11月6日起,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决定暂时禁止股票卖空至2024年6月;2024年1月17日,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又推出“企业价值提升计划”,该计划要求企业披露净资产回报率或盈利占账面价值百分比等财务指标,上市公司还必须披露提升股东价值的策略;以解决股票公司估值不足的问题,帮助提升市场估值。两项措施都在短期有效带动韩国股市大幅上涨。但是该禁令或将影响韩国的市场地位,阻碍全球指数提供商MSCI将韩国股市从新兴市场升级为发达市场,整体效果还去取决于未来国内监管制度改革情况。外资买入同样推动韩国股市持续走强。2024年一季度,海外投资者净买入了价值15.8万亿韩元(117亿美元)的韩股,在亚洲市场仅次于日本。外资最青睐的是在全球人工智能(AI)供应链中的韩国芯片制造商,其中,三星电子吸引41亿美元净流入,韩国芯片股巨头SK海力士则吸引了13亿美元净流入。SK海力士在AI热潮下,市值突破了10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三星(市值超过3600亿美元)的韩国第二大公司。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和内存行业复苏,预计外国投资者将继续流向韩国股票市场。 二、东盟六国和韩国整体处于景气区间 2024年第1季度,东盟六国和韩国整体处于PMI在荣枯线以上,主要由内需国家拉动。2024年开年,从PMI数据来看,东盟整体仍处于荣枯线以上,季度平均读数为50.7;从月度PMI数据来看,东盟整体经济景气程度不断上升,1-3月份读数分别为50.3,50.4和51.5。不过这一上升主要由内需为主的国家印尼拉动,区内三个前沿经济体——新加坡、越南、韩国则有触顶回落态势,预示外需带来周期性下行可能性上升。 东盟整体景气程度主要由内需为主的国家拉动。其中以内为主的大宗商品出口国印尼的PMI保持在荣枯线以上,季度平均为53.3,达到2022年以来的最高位;月度读数分别为52.9,52.7和54.2,其中3月份读数创2021年11月份以来的新高。2024年1-2月,印尼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125.0和123.1,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同样以内需为主的菲律宾也处于荣枯线以上,季度平均读数为50.9,但是较2023年经济景气指数下滑明显,2023年全年平均读数为51.8。 区内三个前沿经济体经济景气指数在荣枯线以上,但月度数据呈现下降态势。从季度PMI数据来看,新加坡、韩国和越南经济均处于景气区间,读数分别为50.7,50.6和50.2,其中新加坡连续两个季度处于景气区间,韩国和越南则是在2022年第4季度以来重回景气区间。从月度PMI数据来看,新加坡经济景气程度相对稳定,韩国和越南则有触顶回落态势。其中,1-3月韩国制造业PMI读数分别为51.2,50.7和49.8,越南制造业PMI读数分别为50.3,50.4和49.9;数据显示两国3月均再次跌回荣枯线以下。 春节假期旅游业回升的推动下,泰国和马来西亚PMI稳步上升。两国季度PMI读数分别为47.0和49.0,均高于前期读数。从月度读数来看,1-3月份泰国制造业PMI读数分别为46.7,45.3和49.1,上升态势显著;马来西亚制造业PMI读数分别为49.0,49.5和48.4。由于央行紧缩货币政策拖累经济增长、国内政治环境不确定性提升,大大限制了两国制造业生产环境,因此两国PMI仍处于不景气区间。 区内通胀水平延续去年下半年来的回落态势。2024年1-3月,东盟六国和韩国整体延续2023年第2季度以来的下行趋势,但仍高于此轮通胀前水平。各国通胀压力明显缓解,为未来货币政策调整提供了空间。其中,由于生鲜食品价格持续下降、政府调降能源价格的综合影响,泰国核心CPI已经连续下降,1-3月份读数分别为0.52%、0.43%和0.37%,3月份读数创26个月以来新低。在政府投入财政支援,农产品价格涨势有所放缓,韩国核心CPI也稳步下降,1-3月份读数均在3%以下。 食品价格,特别是大米价格的上涨,推动部分国家通货膨胀率再次攀升。其中,印度尼西亚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2月印尼大米价格环比上涨2.92%,带动印尼CPI同比上涨2.75%,3月份则重返3%的水平。大米价格的上涨,也使得越南CPI持续上涨,2-3月份CPI同比均为4.0%,创2022年3月份以来的新高。在菲律宾,尽管1-3月核心CPI仍呈现下滑趋势,从3.8%下降至3.4%,在政府设定的2%至4%的年度目标范围内;但是3月食品和非酒精饮料价格同比从2月的4.6%上涨至5.6%,其中大米价格则从2月份的23.7%上涨至24.4%,创2009年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菲律宾中央银行发布声明中警告称,不利的天气状况可能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加上基数效应的作用,未来两个季度通胀率可能会持续加快并超出政府目标范围。 内需的稳健和外需的改善带动本区域经济温和复苏。从第1季度数据来看,东盟和韩国整体经济形势向好,该趋势有望延续至全年。一方面,国际旅游业带动国内消费市场景气程度较高,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入也为经济持续复苏提供资金支持,比如印尼、泰国、越南等;另一方面,外需的改善将在年内对区域经济增长形成一定支撑;全球对半导体和其他技术设备的强劲需求,使得韩国第1季度出口连续正增长;外部经济回暖也带动越南出口持续增长。 在经济向好同时,需要警惕外需放缓和资本市场过热风险。一方面,区内前沿经济体韩国和越南PMI3月数据触顶回落,这预示着外需可能有疲软可能;从马来西亚2月份出口增速来看,其同比再次转向负值,也意味着亚洲区域内国家外需较为疲软;因此区域内经济仍面临外需疲软触发的经济下行风险。另一方面,产业链调整带来金融市场“弱货币、强股市”的表现可能贯穿全年,这总体符合区内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外资的持续流入以及国内市场的升温可能带来资本市场的国人,一旦出现未预期的调整,可能将危机区域内金融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