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门户网 首页 热点资讯 查看内容

2024年9月底的两项金融创新,能带来不一样的股市发展想象力吗?

2024-12-20 14:06| 发布者: 门户生活| 查看: 2222| 评论: 0

文章来源:熊猫贝贝小可爱

#秋日生活打卡季#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729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2024年9月底以来,国内的资本市场比较火热,所以就多写了一些关于股市的文章,其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想就是建议大家对当下的股市不要用过往经验和经济基本面这样数据来判断如果用GDP,房地产和内卷来判断股市,一定会出现很大的方向性错误。

被行情牵住鼻子,被涨跌行情裹挟情绪,别说现在和在中国,就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任意类型市场,都不会有好结果。

想要看清关注领域的趋势脉络,抓住关键和规律思维,至关重要。

复盘中国金融市场过往的牛市,有2轮较大的牛市是具有代表性的:2005-2007年和2014-2015年。

2005-2007年股民称为“股权分置改革牛”,这轮牛市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大量非流通股实现流通上市,产业资本进入股市。

2014-2015年股民称为“杠杆牛”,这轮牛市以对股民开放融资业务为契机,合规和不合规的杠杆资金入市推动牛市。

从过去的这2轮大牛市看,共同的特点之一就是都伴随着股市相关的金融创新,而且金融创新都引导了增量资金流入股市。

那么,2024年这一轮最新的牛市行情,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和规律表现呢?

以及,从当下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核心本质和关键变化认知出发,这一轮的牛市,有没有“这次不一样”的想象力空间?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2024年行情起势始于9月24日的这一轮A股牛市,在金融创新维度几个关键动向的详细梳理,结合对本轮中国股市几个关键本质的微妙变化理解,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出发,分享几点个人对于本轮牛市和中国股市后续走向的思考,认知,还有观点。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2024年9月底的两项金融创新,能带来不一样的股市发展想象力吗?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从市场行情涨跌最基本的逻辑说起:最新的两个金融创新,是否能够奠定本轮牛市的基础?


在股票市场这个波涛汹涌的海洋中,股票涨跌的行为如同舞者的翩翩起舞,时而轻盈飘逸,时而剧烈波涛汹涌。

那么,这股票涨跌的行为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它又隐藏着怎样的规律和奥秘呢?

股票价格的涨跌行为,源自于市场上买卖双方对于未来的不同预期与看法。

当市场对一只股票普遍看涨时,买盘将蜂拥而至,推动股价不断攀升;

相反,当市场普遍看跌时,卖盘会占据上风,股价则会持续下跌。

这种买卖双方的博弈所形成的涨跌行为,往往充满了无穷的可能性和变数。

简单举个例子:

买卖股票的时候都是自己出价的,比如我挂单,11块买100股。别人挂单:11块卖100股,那么我们就成交了,成交价就是现在的股价。11块的都成交完了,系统会自动看11块附件价格有没有人可以成交,股价因此浮动。

当买的人多的时候,你11块买不到,你就会出更高的价格来买,大家都买不到,就会竞相出更高的价格来买,于是股价不断上涨。

当卖的人多的时候,就正好相反了。

再进一步简化:涨跌源于买卖,资金通过筹码的流动,创造了行情,这是最基本的金融交易原理。

回到这一轮牛市的起点来看,促成9月24日到国庆假期前的魔幻暴涨行情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

大家可以随便上网看看,从券商到各路所谓的砖家,没有任何讨论这个关键问题的声音和相关内容。

这种短期,大幅,暴力的拉升,基本和市场绝大多数玩家没有关系,散户和机构手上的钱加起来,也拉不出这种魔幻行情。

实际答案并不复杂,就是国家资本,或者说政权背景的资本,带着任务,进场靠真金白银买出来,拉出来的行情。

相当于大庄家掏钱暖场,这个事情在中国是很罕见的。

更重要的是,接下来,散户和机构跟进,上市公司减持套利的博弈局势形成以后,还有没有新的真金白银,来支撑行情?

有,而且是双保险:

1、推出新的结构性货币工具:互换基金,规模5000亿。

关于这点,重点说说。

通过这项工具——

证券机构、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可以把手里不太好流通的债券、股票ETF和沪深300成分股,作为抵押,从央行换入高流动性的国债、央票。

然后,快速卖掉变现换成钱,再投入股票市场。对!

通过互换基金变现的钱,只能用于股票市场再投资。说白了,这就是央行亲自下场,给金融机构上杠杆,给股市注入流动性。

2、推出新的结构性货币工具: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规模3000亿。

关于这点,再重点说说。

通过这项工具——央行以1.75%的利率,先把钱投放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以2.25%的利率,把钱投放给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上市公司拿到钱之后,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

说白了,

这就是央行亲自下场,借钱给上市公司,用于市值管理。

这项工具,对于股息率超过2.25%的上市公司来说,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一方面,他会想尽各种办法多借钱、多增持;

另一方面,他还会想尽各种办法,好好做企业,好好提高公司盈利,还要把股息率和分红率提高。

这远比做高股价、违规减持和违规套现所获得的收益,更安全、更稳定。

当然,也更体面。

对于股民来说,当市场上绝大多数公司都在这么干,大家也被动收获了一个更健康的市场。


回到文章开头的经验复盘来看,2024年的这一轮牛市,从理论和规律上来看,是有支撑的。

两个金融创新,是能够奠定本轮牛市持续下去的基础的。


2024年9月底的两项金融创新,能带来不一样的股市发展想象力吗?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中国股市本轮一个至关重要的变化:为什么国家这次要把股市当作核心工具?


从宏观和国内现实两个维度来看,这一轮国内金融市场的牛市出现,是有其必然性存在的:

首先就是大国博弈,中国崛起的宏观剧本维度来看:

要当世界领袖,或者经济和发展的领头羊,中国就必须要开放金融业,这是位置决定的责任。

一个人赚了钱,他需要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银行就充当了这个角色,同样,全世界的资本需要找到一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投资,谁是世界领导者,谁就是世界的银行,要吸纳全世界的资金。

当资金成为共同体,他们才会对中国有向心力。

金融不强,谈什么崛起的话题肯定底气不足。

这轮牛市是典型的政策牛,政策导向完全决定了短期走势。

问题是,国家想要这个牛市行情,实现一个怎样的目的,才是关键。

中美博弈,如果中国把获得优势和实现战略胜利的希望,都寄托在美国自身出问题,美元崩盘这种小概率事件上面,肯定是不合理的。

所以,在对峙和耐力比拼已经成为明牌的背景下,托底金融市场,在行情上发挥和展现政策意志和力量,在资产价格上向全世界秀肌肉,就是一个必然的博弈策略选择。

这个选择也能强化全球资本和财富对中国的期盼,遂了宏观预期管理的目的——让所有投资者在本币可投资产品中获得一个“希望”。

从中美博弈背景下中国这个国家需要破局的角度出发,一场“人造牛市”,是必然会出现的。

然后就是从国内经济现实需求的角度来看:

任何国家,都需要给年轻人提供向上的通道,而当下中国国内经济最大的一个堵点,就是短期内,很难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供上升通道,或者成长确定性。

当下年轻人群体的父辈还是年轻人的时候,国家做了教育改革和恢复了高考,提供了向上的流动性。

当下年轻人群体的前辈还是年轻人的时候,国家又支持媒体平台建设,允许电商和直播。有个人表达天赋的大V获取了足够的物质奖励。

在产能过剩,经济承压,叠加大国博弈吃紧阶段的当下的这些年轻人,客观来说,面对的发展和上升难度,肉眼可见:就业困难,收入受限。

不吹不黑,是不是这么一个现实情况?

很显然,这样的情况是不能长期持续的,所以,国家需要想办法在经济环境中,提供上升通道,提供获得物质和财富收入的想象力空间和方向。

楼市是肯定不行了,过去透支的泡沫还没有消化,很多城市的房价严重偏离当下收入和购买力。

所以,股市就成了为数不多的选择中的优势选择。


从这两个维度的因素出发,看到一个关键变化:后续股市大概率将会作为经济上行的主要题材,不会和之前一样,只为了沉迷于收割民间的财富。


2024年9月底的两项金融创新,能带来不一样的股市发展想象力吗?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研判:政府想要怎样的牛市?后续的市场走向,该怎么看?


先说一个亘古不变的宗旨:“疯牛”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让监管部门倍感压力,他们担心暴涨暴跌,因此,政策导向一定是稳市场,不是刺激也不是打压。

而从长计议,宏观决策部门希望看到一个流动性强的股票市场,一定是渴望一轮慢牛长牛大牛。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决策层对金融市场的定位其实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过去相当长时间的工业化、城市化需要,基建、市政、工厂、住宅、商业等投资需求大规模增长,政府采取以投资为导向的金融政策,打造以国有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为核心的金融体系,拉高储蓄率和投资率,进而投资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银行、直接融资、股市债市的运用相对弱。

很明显,如今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转向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大力投资新能源、新基建、新制造和“卡脖子”技术,现在需要发展投资银行和股票市场来为新动能提供融资。

一些动作是被忽略了。在过去三年的过渡期间,投资银行和股票市场依然低迷,然而政府试图通过集中金融资源为新动能、新产业、新技术提供融资。例如,央行为新技术、设备更新领域专门设立了再贷款工具,窗口指导商业银行为新产业提供贷款,推动上市公司收购“独角兽”等创新型企业;证监会调整IPO政策,倾向于“8+9”产业;地方政府设立的产业母基金和国有创投试图扮演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角色,投资了一些创新型企业。

不过,这些尝试的效果不佳。

一方面,随着后工业化、后城市化和后房地产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房地产全面下滑和城投债被约束后,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通道受阻,货币政策传递效率下降,资金大量空转,市场流动性明显下降,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旧动能精疲力尽;

另一方面,股市、债市机制不完善,股票价格下跌,创投市场出现流动性枯竭,创新型企业面临存亡挑战,部分国有创投要求被投企业回购,新动能无法启动。

当下,这段时间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

事实上,决策者很清楚,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高质量的金融,即需要发展投资银行市场、直接融资市场,这就依赖于流动性强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对于监管层来说,既不接受一路狂奔的疯牛,也不容忍病牛,中国需要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慢牛,实现与经济基本盘的良性互动与促进,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的起底回升。

所以从节前节后一系列动作来看,无论大盘指数的涨跌都跟技术面无关,而是取决于政策拉动,也就是所谓的政策市。这背后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国家力量的反映。

有国家队护盘,所以这轮牛市不会半途而废,更不会这么快结束。但这并不代表牛市所有人都能赚钱。

这段分析很有含金量,值得大家进行一个耐心阅读和深入思考体会。


2024年9月底的两项金融创新,能带来不一样的股市发展想象力吗?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中国的A股,是否将成为当下年轻人必将参与的大逃杀?


日本影史上有一部很出名的电影,叫做《大逃杀》。

这部电影由清水崇执导,北野武参演,这两位分别是日本当代最出名的恐怖电影制作人和影视巨星。吸引他们参与这个血浆四溢的,应该是故事的精神内核。

它的故事讲述了在日本高压的经济状态下,年轻人不思进取,一心荒废躺平,所以日本政府和军方举行了一场强制高中学生在无人岛上的残杀竞赛。

被选中的这个高中班级,被以毕业旅行之名骗到了荒岛。

每位学生被分配了一个武器包,里边是千奇百怪的杀人工具或生存用品。

电影的主要剧情就是,男女主角在同伴的牺牲和同学的背叛下,努力撑到了最后的胜利,并“模仿大人”融入日本社会的情节。

这个电影的文化影响是巨大的,单说它在荒岛上厮杀到最后生存的机制,就直接启发了一款爆火全球的生存游戏——《绝地求生》,俗称“吃鸡”。

而绝地求生这个pc游戏,又发展出来了很多游戏开发的手游版本,比如腾讯的和平精英。

……

人之所以会玩游戏,就是因为游戏提供了现实给不了的确定性。

怪物死了,就会有经验值和收益。竞争对手都消灭了,就得到了胜利。

boss被打败了,就能进行到下一个章节。

而在现实的绝大部分情况下,绝望的年轻人们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

只觉得社会处处是陷阱,一不小心就会返贫,还要搭上全家人的积蓄。

同样的情况,日本经历过, 韩国经历着,而美国已经成常态了。

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间,我国大力推动教育,又用教育推动房地产,这套组合拳打下来,已是强弩之末。众多扩招的大学生,现在成了弃子。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一些地区甚至给大学生暑假工开出了一天10元的工资,还不愁招不到人。

年轻人,必然越来越迷茫。他们读了16年的书,听了16年的话,接受了全家人16年的付出,不应该是现在这样的一个结果。

我们的社会虽然还在运行,很多公司还在招聘,但是已经出现了知识保质期的问题。

应届生20出头参加工作,但在绝大部分效益不好的职场里,35岁就要接受淘汰审判。

在大国金融博弈的背景中,国家的号召也好,促动也好,全民对A股的关注其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背水一战。

只要中国还是全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及其西方鹰犬不放弃用各种金融品、文化品、商业产品来收割中国普通民众的财富,这场金融战就不会结束。

中国这个国家,不可能重走闭关锁国的老路吧?

所以,建议,鼓励,以及支持当下的年轻人,在能力范围以内,远离杠杆,保持理性,积极参与到金融市场里面的观点不变。

不管是大国博弈的宏观需求,还是经济转型阵痛期的实际需要,中国股市的经济意义和行情拉动价值,是持续增加的。

不用分析什么基本面和技术,一切投资的本质,都是在追求确定性。

大方向上的逻辑和方向不错,剩下的,就是微观操作和人性管理了。

改革开放以来的几代人其实都还算是幸运的,不用真的去面临血淋淋的大逃杀。

但是代替大逃杀的个人生存能力的内卷化,将会有股市这个金融工具,来大浪淘沙。


最后,对于当下的年轻群体来说,应该拥抱股市这样的金融工具,但是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做出伤害自己和周边亲友的决策。

毕竟,首要目标并不是让你们赚钱发财,而是在未来的话语体系里面捷足先登。

如果这个观点看不懂,或者没有共鸣,那么就降低预期,远离市场,好好存钱,现金为王,过好自己的生活。这一点不开玩笑。


以上,就是对2024年9月底以来的国内股市行情变化,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2024年9月底的两项金融创新,能带来不一样的股市发展想象力吗?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文章来源:熊猫贝贝小可爱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澳洲门户APP

© 澳洲门户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