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深度视野
中国军舰的“国际惯例”行动 2025年2月21日,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在记者会上公开对中国三艘军舰在澳东海岸国际水域的实弹演习表达“担忧”,称中方行动“缺乏透明度”。然而,这一指控很快被事实“打脸”——中国海军编队(055型驱逐舰遵义舰、054A护卫舰衡阳舰及补给舰微山湖舰)的演习区域位于澳大利亚专属经济区之外,且已提前向澳方通报,完全符合国际法和航行自由原则。  055 更讽刺的是,就在一周前,澳大利亚一架P-8A巡逻机未经许可闯入中国西沙领空,中方依法驱离后,澳方却对中方的正当维权“倒打一耙”。如今中国军舰以同样逻辑在澳周边国际水域演练,澳方却上演“双标式焦虑”,甚至紧急调整悉尼至新西兰的民航航线,引发舆论哗然。
二、国际法下的“自由航行”:谁在定义规则? 澳大利亚对中方行动的“急眼”,本质上暴露了西方长期以来的霸权逻辑。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各国军舰在专属经济区外的国际水域享有航行自由,而美澳军舰常年以“自由航行”之名抵近中国南海、台海甚至西沙领海,却从未向中方提前通报。仅2023年,美军机在南海活动就超7800架次,澳军机也达1500架次。  黄英贤 此次中国军舰的行动,正是对西方“自由航行”叙事的解构:“寇可往,吾亦可往”。正如澳前海军军官帕克所言,这是中国海军全球部署能力提升的标志,更是对美澳军事挑衅的“镜像回应”。值得玩味的是,当中国军舰出现在悉尼以东150海里时,澳防长马尔斯虽承认“中方行为合法”,却仍强调“密切监视”——这种矛盾态度,恰似美国在南海的翻版。
三、历史与现实交织:中澳博弈的关键节点 此次事件的深层逻辑,与三个关键背景密不可分:
- 美澳军事同盟升级:美国印太司令帕帕罗(曾扬言在台海制造“地狱景观”)恰于2月20日访问堪培拉,与澳方商讨联合作战计划。中国军舰此时现身,被澳智库解读为“对美澳军事勾连的警告”。
- 南海挑衅的代价:2024年,澳大利亚与菲律宾在南海联合巡航,并参与美军“护身军刀”演习。中国军舰此次跨越8000公里直抵塔斯曼海,首次将悉尼纳入远程火力覆盖范围,堪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南太平洋话语权争夺:新西兰防长柯林斯称“不理解中方意图”,但洛伊研究所专家麦格雷戈直言,这是中国打破西方对太平洋垄断的“实力宣言”。
四、战略意义:中国海军的远洋新常态 此次055大驱编队的行动,释放两大信号:  054A - 远洋保障链成型:从穿越菲律宾海峡到塔斯曼海,编队航行超20天,903型补给舰的持续支援能力验证了中国海军“无海外基地远洋部署”的突破。
- 规则话语权争夺:中国外交部强调“国际事务不应由少数国家垄断”,而澳媒却将合法演练污名化为“威胁”。这种反差揭示了一个现实:当中国开始用西方规则反击时,西方反而成了“规则破坏者”。
从“跟跑”到“并跑”,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国际惯例” 回望历史,西方炮舰外交曾用“自由航行”包装殖民霸权;而今,中国以同样逻辑捍卫海洋权益,却被扣上“威胁”帽子。这种双标闹剧背后,实则是旧秩序维护者对新兴力量的恐惧。 正如王毅外长所言:“真正的自由航行应传递和平。”当055大驱的航迹划破塔斯曼海的波涛,它承载的不仅是中国海军的远洋雄心,更是一个崛起大国对公平国际秩序的诉求——霸权时代的休止符,或许正从这一刻开始书写。 文章来源:深度视野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