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七七的话匣子 稀土很神奇,少少的一点就能让我们的手机更轻薄、电动车更强劲、风力发电更高效,甚至让导弹更精准。但是全球能精炼稀土的国家并不多,而且断层严重。 ![]() 澳洲:资源富翁的尴尬澳大利亚拥有全球占比为6%的稀土储量,而且长久以往,它其实一直在产业链的底端附近踯躅,将开采出的矿石卖给中国,所得利润甚微。 到了2012年莱纳斯公司终于看不下去了,决定要自力更生。 他们跑到马来西亚,在关丹那儿构建起了稀土精炼厂,试图抢回稀土精炼的买卖。 结果工厂一落地,就被当地居民围着抗议,原因是——放射性废料处理问题。 ![]() 莱纳斯的 Mt Weld 稀土矿床 到了2024年澳洲政府像是大梦初醒,觉得不能再卖苦力了,开始组建朋友圈。 拉上美国和日本,联合投资马来西亚、爱沙尼亚的稀土精炼厂,同时砸了2亿澳元到本土的Arafura稀土项目,想要建立自己的完整供应链。 可这事儿没那么容易,资金、技术、市场,一个都绕不开。 尽管澳大利亚是全球第四大稀土供应国,2024年的供应量达到了1.3万吨,可要说精炼产品的市场份额,那就尴尬了,只有5%。 ![]() 莱纳斯生产的稀士矿物 虽然只有5%,但是在全球也能排到第三了。 关键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卡脖子,澳大利亚在精炼环节仍然要靠中国专利,自己还没摸透这门技术。 第二就是成本,西方国家环保要求严格,人工成本也高,精炼成本远高于中国。 结果就是,稀土开采得起,精炼却玩不转。 ![]() 将被运往马来西亚进一步加工的稀土精矿 想靠抱团取暖打破中国的市场主导地位,现实却不太给面子。 当然,澳大利亚不会甘心永远当矿工。 政府正在大力地扶持本土的精炼产业,试图在资金及技术上找到突破的口子。 但未来能否真正站稳脚跟,就得看他们能否啃下技术难关,熬过成本压力,拿出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了。
![]() 莱纳斯稀土公司于2024年11 月启动了其在澳大利亚的首家稀土加工厂 美国:自给自足的海市蜃楼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美国稀土产业曾经独占鳌头,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山,更是当时的一哥。 冷战时期,美国凭借稀土的优势,在核磁共振,以及激光制导等诸多尖端技术领域当中,发展得极为迅速。 但随着环保压力逐渐增大、成本不断上升,加之中国进入市场,美国稀土产业开始走下坡路了。 ![]() 芒廷帕斯矿坑 芒廷帕斯矿因为环境事故,关闭了加工设施,而且2002年更是彻底停摆了,就好像一个时代迎来了它的落幕。 2008年Molycorp试图重振雄风,收购了芒廷帕斯矿。 2010年,稀土价格飙升,矿山重新开放。 但好景不长,2015年Molycorp竟然就申请破产了。 2017年MP Materials接手了这个烫手山芋。 不过即便在新东家的管理下,大部分的稀土精矿,依然需要运到中国加工。 ![]() MP Materials位于沃斯堡的 Independence 稀土磁体制造工厂 2024年,美国稀土精炼产量同比暴增420%,达到了1300吨,这似乎预示着行业的复兴。 德克萨斯州Fort Worth的新工厂也开始生产钕-镨金属和磁体了。 全美各地纷纷开始建设稀土分离与加工设施,Wyoming、Indiana、Florida……几乎到处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国防部自2020年以来就投入了超过4.39亿美元支持国内稀土供应链建设。 ![]() 稀土永磁体 但美国现在的处境,就像是一个被困在自己编织的网中的蜘蛛。 虽然拥有资源和技术,却因为产业链的空心化,难以真正自给自足。 美国约70%的稀土进口仍来自中国。 2024年美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份额约为11.6%,看似不少,但与中国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 满载稀土的货船 中国:从血汗工厂到技术铁幕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可以说是咱们稀土行业的黑暗年代。 过度竞争以及缺乏统一管理,导致稀土价格被压得极低。 虽然咱们拥有全球33%的稀土储量,却以白菜价供应了全球80%的市场需求。 1990年至2000年间,咱们的稀土产量增长了450%,从约16000吨增至73000吨,而同期其他国家的产量下降了近60%。 ![]() 稀土矿 这种无序竞争,不但损害了资源价值,而且还带来了环境问题。 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破坏,资源浪费严重。 当时的出口政策,缺乏有效的管控,导致大量稀土以白菜价流向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利润微薄,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 一辆采矿卡车在新疆蜿蜒的峡谷公路上行驶 直到2010年,开始意识到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重要性,咱们政府将稀土出口配额骤降40%。 这导致全球稀土价格暴涨,从2009年的每公吨9461美元,快速地上升到2011年的近66957美元。 这促使国外开始寻找替代资源,但由于技术壁垒和成本问题,短期内难以实现。 到2024年,咱们已经掌握了全球约70%的稀土生产和近90%的精炼能力,拥有超过50%的低污染专利技术,成为唯一全产业链覆盖的国家。 ![]() 国内稀土行业首创稀土精矿生产示范线带料试车 这使得缅甸、澳大利亚等稀土矿企,只得接受“采矿-中国精炼”这般的合作方式。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咱们也加强了稀土开采和加工的环境监管。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开发的新电场法技术,实现了95%的稀土回收率,同时减少了70%的采矿时间和60%的电力消耗。 ![]() 云南的一座稀土矿开采 咱们正在收紧对稀土行业的控制,包括上个月提出的新法规,禁止非国有企业开采稀土,建立将于2025年10月1日运行的稀土可追溯数据库,实施更严格的生产配额,并加强出口管制,这些都有利于咱们精确控制稀土供应链。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最近整合稀土生产并且限制出口的行动,旨在通过,确保国内下游产业获得充足且低成本的稀土供应,来促进国内高科技以及绿色技术产业的发展。
文章来源:七七的话匣子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