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友爱小羊jojo
以下是2004年至2024年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事件概览,涵盖经济危机、政策变革、地缘政治冲击以及新兴趋势等关键节点:
2004–2008年:全球繁荣与危机前兆- 2004年
- 中国加入WTO效应显现,出口激增,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 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基准利率从1%逐步上调至2006年的5.25%,为后续次贷危机埋下隐患。
- 2007年
-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房价暴跌导致抵押贷款证券(MBS)崩盘,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破产,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
- 2008年
- 雷曼兄弟破产(9月):引发全球金融海啸,道琼斯指数单日最大跌幅达777点。
- 全球救市行动:美国通过7000亿美元TARP计划,多国央行联合降息并实施量化宽松(QE)。
- 中国“四万亿”刺激计划:应对出口下滑,拉动内需,但加剧债务风险。
2009–2016年:后危机时代与政策实验- 2009年
- 全球股市触底反弹,美联储启动首轮QE,购买1.7万亿美元债券。
-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欧元区陷入动荡。
- 2010年
- “欧债危机”升级: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相继求援,欧盟成立EFSF稳定市场。
- **《巴塞尔协议III》**出台,强化银行资本监管。
- 2012年
-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承诺“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欧元”,推出直接货币交易(OMT)计划。
- 日本安倍政府启动“安倍经济学”,日元大幅贬值。
- 2013年
- 美联储缩减恐慌(Taper Tantrum):伯南克暗示退出QE,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加剧。
- 比特币首破1000美元,加密货币进入主流视野。
- 2015年
- 人民币“8·11汇改”:中国扩大汇率波动区间,引发全球市场震荡。
- 瑞士央行取消欧元/瑞郎汇率下限:瑞郎单日暴涨30%,外汇市场巨震。
- 2016年
- 英国公投脱欧,英镑兑美元暴跌11%,全球避险资产飙升。
- OPEC达成原油减产协议,结束持续两年的油价暴跌(布伦特原油曾跌至27美元/桶)。
2017–2020年:贸易战与疫情冲击- 2018年
- 中美贸易战爆发: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全球供应链承压,新兴市场货币(如土耳其里拉)暴跌。
- 美联储加息至2.5%,美股四季度暴跌20%。
- 2020年
- COVID-19大流行:全球股市熔断潮,WTI原油期货史无前例跌至负值。
- 美联储无限量QE:多国推出财政刺激(如美国2.2万亿美元CARES法案)。
- 比特币重返牛市:机构投资者入场推动价格突破2万美元。
2021–2023年:通胀回归与政策转向- 2021年
- 全球供应链危机: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美国CPI同比涨7%,创40年新高。
- 中国房地产债务危机:恒大集团违约,房企美元债市场崩盘。
- 2022年
- 俄乌冲突爆发:能源与粮食价格暴涨,卢布汇率剧烈波动,西方冻结俄央行资产。
- 美联储激进加息:全年加息425个基点,美元指数创20年新高,非美货币大幅贬值。
- 英国养老金危机:国债收益率飙升导致LDI策略崩盘,英国央行紧急购债。
- 2023年
- 欧美银行业动荡: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倒闭,瑞信被瑞银收购,引发流动性担忧。
- 日本调整YCC政策: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限从0.25%上调至1%,全球债市波动。
- 比特币现货ETF获批:机构资金加速流入加密货币市场。
文章来源:友爱小羊jojo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