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小学生阅读指南 作者 | 哎呀妈 来源 | 男孩派原创(ID:boy666dj)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邻居深夜吐槽:
结果不到半小时,评论区全是各种感同身受。 不得不说,孩子对短视频的沉迷和依赖,已经成了父母头疼的老大难问题。 甚至,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悲剧因此发生: 一位16岁男孩刷短视频受直播博主哄骗,一夜间刷丢了十多万元; 一位10岁女孩刷短视频平台点开不明链接,被骗了5.4万元; 浙江一位6岁男孩模仿短视频特效,自抠眼球以达到“凸眼”效果,结果损坏眼部血管; ..... 一个个悲剧,都在提醒我们: 如今的孩子,正因为短视频失去了大量宝贵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和健康。 所以,请家长务必注意:不要再以任何名义给孩子配手机! 长期沉迷短视频的孩子,大脑受损严重 有人在网上提问:“有哪些东西,孩子千万不能碰?” 高赞回答是:
而在一堆能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快感的东西中,短视频位居榜首。 无数大脑还没发育完善、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根本抗拒不了短视频带来的短暂快感,沉迷其中。 真人秀节目《放学后》中的女孩悠悠,每天放学回家必刷半小时短视频。 刚开始还能到点即停,后来愈发沉迷。 饭前两小时不干别的,时间全用来刷平板、刷手机上了。 虽然爸爸试图阻止,但也无济于事。 一旦离开电子产品,悠悠整个人毫无精气神,做什么都兴趣缺缺的模样。 大部分痴迷短视频的孩子,在某种程度已经呈现出“行为上瘾”的症状: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亚当·阿尔特在讲“行为上瘾”时提到:
西雅图儿童行为学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也在研究中发现: 健康的大脑纹路清晰,饱满精神; 而沉迷短视频上瘾的大脑,结构和患有老年痴呆的大脑一样,萎缩严重,感官刺激明显不足。 神经心理学家更是一针见血指出:
随着孩子“行为上瘾”,孩子大脑中主观高级思维的前额叶功能退化严重,认知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也受到抑制。 这也是为什么长时间沉迷短视频的孩子很难喜欢上学习,又学不进去的最主要原因。 “沉迷”短视频正在严重损伤着孩子的大脑,家长们千万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短视频,正在毁掉孩子的专注力 曾在网上看到一位高中生的“忏悔”:
他这番话,道出了许许多多沉迷短视频的孩子的心声。 别看短视频就几分钟,它的“成瘾机制”却伤害孩子的思维,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身边一位从事二十多年职校教育的朋友曾感慨: 现在布置学生课余看一本稍微厚一点的名著,最后能真正成功完成作业的寥寥无几。 这些孩子一到课间,书本都不翻,全把时间花在玩手机、刷小视频上。 其实,很多孩子之所以没办法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或看完一部电影,跟大脑“多巴胺回路”,即“奖赏反馈”有关。 孩子刷短视频时,大脑每隔几秒就有反馈,就有奖赏。 而学习的体验感和刷短视频截然不同。 当孩子已经习惯“大脑快速奖赏”的模式时,他就很难长时间聚焦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上。 更别说要他挑战稍微有点难度的任务。 堂姐家的小儿子就是一个严重的“短视频依赖者”。 原本学习还算不错,可自从上了初二,随着学业压力越来越重,他反倒把大量的课外时间都花在手机上。 在他眼里,刷短视频轻松又有趣,每次拿起手机,仿佛所有的压力都消失了。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成绩却越来越差。 跟他交谈后,发现他并不是不想好好学习。 而是一翻开书本,脑子里总出现乱七八糟的短视频画面,根本没办法专心学习。 短视频吞噬的,不仅是孩子的时间,还有他宝贵的专注力。 短视频,正在破坏孩子的三观 有一次去某家五星好评饭店吃饭,隔壁桌的一个小孩引起了许多在场的人的注意。 她看起来不过八九岁的模样,却穿着大胆成熟,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 同桌的大人在用餐,她拿着自拍神器各种摆pose,对着手机屏幕搔首弄姿,嘴里不停说:
虽然知道她在录短视频,但她行为背后折射出来的三观令人堪忧。 现在随便打开一个短视频软件,各种鱼龙混杂的内容扑面而来。 (截图来自网络) 尤其一些混乱不堪的短视频传递出来的三观,更是毁人无数。 前段时间,一条主题为“正确迎接老公下班的方式”的短视频火了。 猎奇心重的网友打开一看,却是一个又一个老婆和孩子跪趴“卑躬屈膝”的画面。 (截图来自网络) 甚至还有这种拿孩子当“玩具”的视频: 懵懂无知的孩子,被父母拉在门边上的透明胶带撞得糊里糊涂,丑态百出。 可身边的大人没觉得有什么,只图好玩。 或许在拍视频的人看来,这些都无伤大雅。 但参与拍视频或看视频的孩子呢? 恐怕只会合理化这些做法,甚至还植入一种错误的观念:为了博眼球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儿童教育专家表示:
当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接触过多低俗、审丑、畸形价值观的“低级快乐”,葬送的只会是他的前程。 听过不止一位父母抱怨: “为什么别的孩子自制力那么好,就我的孩子沉迷手机,痴迷短视频?” 这些父母每次问题爆发,就把矛头指向短视频平台、三观没有下限的博主,却很难意识到: 孩子痴迷短视频,恰恰映射出自己的教育缺失。 余杭一位11岁男孩,在一次晚饭后被爸爸“气”到离家出走。 原因是他想刷一会手机,可爸爸却不同意,还当着他的面自顾自地刷短视频、玩游戏。 爸爸的举动彻底寒了他的心,思前想后,他离开家里独自在外呆了整整一晚,不愿再见到爸爸。 也许爸爸拒绝他,是不想让他小小年纪就沉迷短视频。 可这种“教育”毫无说服力,因为连爸爸自己都忍不住沉迷手机,谈什么管好孩子,让孩子自觉远离短视频呢? 李玫瑾教授讲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沉迷短视频的孩子,背后大多站着一对在教育上偷懒的父母。 这些父母从不在乎把手机丢给孩子的后果,甚至纵容孩子把时间都花在短视频上。 他们习惯以“已经把手机设置为青少年模式”“短视频里有很多好的知识让孩子学习”为由把手机扔给孩子,放任不管; 或者是自己不管不顾的玩手机,完全不在意给孩子做了多么错误的表率。 到头来,孩子在虚无的网络世界里愈发空虚、迷茫,他们却表示无能为力。 孩子沉迷短视频,就是父母教育缺失的恶果。 因为归根到底,真正能满足孩子成长需要的,从来都是父母的关注、陪伴和爱。 其实短视频作为科技发展的一大产物,必有它存在的道理。 但对于孩子而言,过早接触这些东西,只会破坏他的成长秩序和正常规律。 父母们是时候重视起来了。 6岁以前——
6岁以后——
此外,父母也要记得培养孩子拥有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引导他把心思放在有意义的活动上。 永远记住,父母是孩子和短视频之间的一堵墙。 只有当父母放下手机,给予孩子全心全意的陪伴和引导,孩子才会有更多成长的空间,拥有走到现实世界的勇气,不断向上的动力。 -- END -- 本文来源于男孩派(ID: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 团 购 须 知 【北斗双AR灯光地球仪】 【买一赠四】 限时折扣 升级款(夜灯款)仅售59.9元! 1.扫码立即选购 (微信、支付宝均可) 适读年龄:4岁以上 快递物流:中通、邮政、圆通、韵达随机发货。浙江/广东两个仓库随机发货。偏远地区补邮费:新疆西藏港澳台不发货,青海补28元,其他地区包邮。疫情管控地区,物流影响暂不发货,请关注当地物流政策。 发货时间:支付成功后2个工作日内发货,周末和节假日顺延售后服务:非质量问题在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支持商品收到货后7天无理由退货,费用自理,塑封拆开恕不退换。 非人为损坏,质保1年。 版权声明:正品保障,请放心下单 点击阅读原文,参团《 北斗双AR灯光地球仪》 文章来源:小学生阅读指南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箐英文化传媒及旗下亚太箐英澳洲城市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asianpacificelite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