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四味毒叔 文 | 瓜瓜 随着电影拍摄技术的大幅度提升,3D iMAX电影越来越普遍,电影制作成本水涨船高。动辄上亿的电影投资,宣传语中常见的“大制作”“好莱坞顶级团队打造”让小成本电影成为了一股清流。 这些小成本电影,多见于初出茅庐的青年导演,没有太多的拍摄资金,他们常常是自掏腰包好完成自己的处女作品。比起画面精良特效爆炸的院线电影,小成本电影更注重在情感、价值观上的输出与感化,囿于经费,小成本电影的主题也大多是现实主义。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小成本电影难出佳作。 就比如这部仅凭3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8万)的日本电影,时长仅有96分钟,但在日本国内上映几天逆转口碑狂揽3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8亿),成为新一代的票房神话。 《摄影机不要停》 (这张看起来像是初学ps的海报就足以劝退一部分观众了) 粗糙的制作,晃动的镜头,演技总显得过于夸张或是平淡的男女主角,不走心的布景和看起来就粗制滥造的道具。 这些,构成了《摄影机不要停》的前37分钟。 电影开始就摆出一副“戏中戏”的架势来,凌乱的僵尸电影拍摄片场,导演对着第42次NG的女主角发飙,斥责她在面对僵尸时没有表现出害怕的神情,继而愤怒离场。被导演吓到的女主角惊魂未定,看起来就有些业余的工作人员和对戏演员赶忙抚慰,没想到几个人正聊得开心的时候,刚走出片场的另一名工作人员就折返了回来,带着一只逼真的“断臂”。 几个人一开始以为是化妆组的玩笑,但又在摸到这名折返回来的工作人员断掉了手臂并且变成了真正的僵尸时,不由得变成一副惊慌失措的神情,在僵尸片拍摄现场,上演了一场真实的大逃难。 然而一心想要拍出真实僵尸电影的导演决定不放弃这个机会,顾不上自己的生命也受到这群僵尸的威胁,他扛着摄影机追在这群拼命逃跑的演员后面,只为拍出最真实有质感的神情来。 “摄影机不要停!”他这样大吼道。 在他看来,电影是高于一切的,甚至高于生命,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在场演员的。 你以为这就是片名《摄影机不要停》的名字来源吗? 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 电影在开场半个小时后,在女主角黑化觉醒的目光中迎来终结。片名与制作人员名单滚动,我身旁一同看电影的大哥嘟嘟囔囔的站起来,以为这场拙劣的电影已经结束。 太天真了。 《摄影机不要停》是一部“戏中戏”结构的电影,甚至可以称之为“戏中戏中戏”(好绕),拥有三层结构,三个导演。 而在前半个小时结束掉的,不过是《摄影机不要停》中嵌套的电影。 这部电影实际上讲的,是一个拍摄一镜到底的僵尸片的拍摄过程。 名不见经传的导演,临时被搬来做演员的母亲,非要借助眼药水才能流泪的偶像女主角,从没挨过打的男主角,几个人匆匆搭起的草台班子,和一个听起来就有些胡闹的拍摄计划。 一镜到底的僵尸片,只要摄影机开始,就不能停下,全员高度紧张决不能出岔子,否则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 现场当然是状况频出,在前半个小时看起来出戏的穿帮镜头,在后半个小时就生生具有了令人狂笑不止的喜剧效果。 被中暑的演员在对戏时喷了一脸污物,因为意料外的状况不得不现场发挥脱稿演出,马上要出场又赶上拉肚子,化妆师只得在尴尬的情景下完成化妆..... 内心再崩溃,也不能拖累到电影的拍摄。 这才是《摄影机不要停》的真谛,对于一镜到底的电影,摄影机不能停下,工作人员也决不能倒下,摇臂出现故障,那就用肉体叠罗汉达到拍摄高度;演员得病四肢无力,那就背后人工操作..... 虽然最终呈现的效果差强人意,但所有人员竭尽了全力。 在片尾的直播倒数欢呼后,所有人都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连坐在观众席的我,就像完整的参与了一部电影的拍摄一样,感到鼻头有些发酸。 这大概是同行业从业者才有的温情共鸣。 这并不是为垃圾电影寻找开脱的借口,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再不尽人意的电影,背后也有这样一群工作人员拼尽全力想要做到最好。 小成本绝不是拍不好电影的借口。 就像前不久刚刚获得金马奖的青年导演文牧野所言,你拍不起长片,你拍不起短片吗?我本科拍了五个短片,第一次花了200元,第二次花了600,第三次花了1000,第四次花了2000,第五次花了一万。 总要在尝试与努力中,一步步淬炼出纯度更高的自己。 没有几个人能一次性拍出绝佳的电影,但每一次、每一部电影,我们都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这也使得《摄影机不要停》在开场的尬演过后,摇身一变成为一部自带笑点的温情电影。 温情给所有揣梦的电影人,拍摄过程中有笑有泪的电影人。 希望所有有拥有电影梦的人能早日实现自己期盼的奇迹。 但最希望的,还是不要忘记让自己开启电影之路的那颗热切初心。 摄影机不要停,人生只有one cut. 文章来源:四味毒叔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箐英文化传媒及旗下亚太箐英澳洲城市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asianpacificelite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