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门户网 首页 热点资讯 查看内容

带你走进“不刷题俱乐部”

2022-9-1 07:05| 发布者: 摄影数码| 查看: 2158| 评论: 0

文章来源:今晚报


从小爱物理,大学教授想做物理科普


人称“吴姥姥”的她真名吴於人,上海人,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人。


童年时,她和弟弟经常在父亲的引导下观察、思考身边的事物。比如,煮饺子时饺子为什么会浮起来?湿手绢贴在玻璃上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在这个家里,没有铺天盖地的“刷题”,有的只是寓教于乐的点滴日常。


在这样的好奇心驱使下,吴於人和物理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中学时,吴於人最喜欢物理课,读大学时选择了物理专业,毕业后在上海同济大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


后来吴於人一路升任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物理演示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讲了近30年的大学物理。她还拿过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出过大学物理教材,带出一众“高精尖”学生。


2007年,吴於人在市科委和教委的支持下,建成了上海首个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并担任首任站长,开始了她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降维”科普。


出乎意料的是,尽管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宽敞的实践教室,她和伙伴们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迎接青少年学生的到来时,却遭遇了当头一盆冷水。四个月里,他们仅接待了六百多名中学生,打电话来咨询的家长一听“跟考试关系不大”,就纷纷打了退堂鼓。最惨淡的时候,偌大的实验空间,只等来了三位小朋友。


吴於人深感失落与担忧,她开始思考教学方法。2010年退休后,针对青少年学习的特点,吴於人和同事们开展了专门的课程开发,坚持物理科普。高大上的物理知识,变成了孩子们感兴趣、学得懂的东西。她说:“小到手机芯片,大到导弹、火箭、宇宙飞船,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物理,离不开科技创新!”


拍物理科普视频,用铁锅演示中国“天眼”


随着短视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吴於人又尝试通过拍摄短视频科普物理知识。2018年,她和学生关大勇牵头,联合十位博士教授成立了“不刷题俱乐部”,并进驻视频平台。


“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对这一充满探究意味的有趣课题,吴於人用一个绘画短视频进行演示:蚊子上下“翻飞”,“穿越”雨滴,与雨滴“拥抱”……吴於人以这种方式告诉孩子们:蚊子有强壮的外骨骼,而且被雨滴砸到时,会顺势跟雨滴一起下落,受到的冲击力比较小,所以很少会被雨滴砸死。


吴於人认为,以趣味性课题带领孩子们走近物理,以其背后的探索精神激励孩子们学习探究,是对科普工作的一大推动。接连出了几个“爆款”视频后,吴於人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做短视频科普与给学生上课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在短时间内将一个知识点讲透彻?”为此,她在实验器材上选择更贴近生活。在介绍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究竟有多大时,吴於人举起一口铁锅说:“它的口径为500米,像一口超级大锅……”在吴於人口中,中国天眼变成了小朋友能够理解的模样。


吴於人在视频平台上,喜欢用生活气息十足的道具和通俗易懂的物理小游戏,为大家揭秘科学的真实模样。她站在镜头前做趣味物理实验时,像哆啦A梦一样,从渔夫马甲的口袋里不断掏出鸡蛋、花生、硬币等,这些都是实验器材。在她这里,电磁炉、垃圾桶、电线、轮胎、蜡烛都变成了物理实验的道具,用来做力学、电学相关的实验。



文章来源:今晚报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asianpacificelites.com。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澳洲门户APP

© 澳洲门户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