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门户网 首页 热点资讯 查看内容

民用“无人机+”发展前景向好

2023-4-30 19:06| 发布者: 摄影数码| 查看: 1102| 评论: 0

文章来源:看航空



近几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呈现迅速增温趋势,无人机逐步深入大众生活。据统计,2017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同比增长67%,截至2018年3月23日,无人机实名登记数量已增至18万架以上。


伴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无人机+”在各领域崭露头角:今年,广州、福建、山西等多地电力公司增加了无人机在电力线路巡检过程中的使用率,并且南方电网公司计划于2020年基本实现“机巡为主+人巡为辅”的协同巡检目标;4月份,正值春耕时节,陕西省在关中地区开展植保无人机补贴试点,鼓励发展无人机服务产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样在近期,顺丰速运拿到了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证,可在民航局批准的试点区域内使用无人机开展物流配送,这意味着在国内拉开了无人机快递的序幕;航拍无人机也受到广大爱好者的喜爱,在视觉中国、包图网、图虫等摄影、摄像师及爱好者聚集的网站上,能看到大量航拍的视频和图片素材。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资料显示,到2020年,航拍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50亿元人民币左右。“无人机+”的发展空间如同“互联网+”一样,有着巨大的潜力,市场前景可观。


无人机作为智能制造的产业项目,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在2017年年底,工信部提出,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产值要达到600亿元,消费类无人机技术要保持国际领先,行业应用类无人机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目前,在众多无人机制造厂商中,掌握无人机制造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不多。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国内近20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中,拥有核心技术的不到10家。那么有哪些技术桎梏了无人机行业的发展?


芯片技术


在硬件方面,芯片是核心零部件,它直接决定了无人机的操控性能、通信能力和处理图像信息的能力。然而国内大多数民用无人机生产厂家的芯片还要依赖上游制造商提供,例如:英特尔、高通、三星、意法半导体等企业。


在最近的“中兴事件”中,芯片的地位已经被阐释的极其清楚。而国内芯片制造技术尚未赶上国际先进水准,芯片供给能力严重不足,无人机制造厂商在芯片研发上投入不足,这就极大限制了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动力提供技术



文章来源:看航空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澳洲门户APP

© 澳洲门户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